人手製錶帶憑工藝突圍 貿發局網上展成功接單

人手製銀錶帶為智能手錶而設計

https://hkmb.hktdc.com/tc/1X0ALHJ2/article/人手製錶帶憑工藝突圍-貿發局網上展成功接單

VIENNA 由1973年起開始扎根香港,在皇后大道開設第一間錶行,繼而再於黃竹坑設廠製造錶帶及錶扣等配件,後來廠房由黃竹坑搬至灣仔,除了接代工訂單外,亦主力發展原設計生產(ODM)業務,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鐘錶品牌如瑞士品牌Bovet等,提供訂製服務。近年,該公司由第三代接班人羅天賜主理,他決意推出原創系列,把業務升級轉型,開拓OBM(自家品牌)市場。他並於2019年參加香港貿發局鐘錶展設計比賽,成功入圍,涉足設計行列,其後推出一款為智能手錶而設計的人手製銀錶帶。羅天賜笑言:「懂得製作這類人手製錶帶的公司,香港應該只剩下我們這間了。」由羅天賜所設計的人手製錶帶名為MUSABI,日文解作「結」,創作靈感源自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期望為銀製品增添一點人情味。他於2019年在眾籌平台Kickstarter推出設計項目,以融合智能手錶與傳統製錶工藝作賣點,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支持,籌得開發系列的資金。手工製的設計以永續為目標,針對追求高質素的消費者,「人手製錶帶的不同之處是其柔軟的觸感,銀錶帶會隨着穿戴者的手型漸漸變得『貼手』,穿戴的時間愈長愈舒適。」

工匠花最少20小時製成一件作品

錶帶的紋理仿似手織冷衫,製作時需使用8至10種不同粗幼度的銀線,工匠會按照客人的手腕尺寸及弧度去決定錶帶的紋理編排,並需花心思及功夫在編織過程中均勻地預留鬆緊恰好到位的間距,讓銀錶帶可達致如針織品般的柔軟觸感。羅天賜指:「即使是熟練的師傅也需要20至30小時才可完成一件作品。」用心的設計需配合有效的平台推廣。羅天賜一直希望重點開拓日本市場,因為日本工藝文化深厚,當地人對手工藝品有一定需求。他指:「2019年我曾將設計帶到日本國際藝術展覽會(Design Festa)參展作宣傳,惟當時未有太大迴響。而今次參加貿發局的『秋季採購匯 | 網上展』認識了不少日本廠商,還成功接獲日本戶外品牌訂單,十分開心。」他期望,日後能逐步拓展日本市場,為當地品牌提供代工服務,「原本計劃主攻B2C(企業對顧客)市場,但發覺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並不足夠,希望借助今次參展機會將手製錶帶的工藝推廣到日本,甚至更多地方。」

Next
Next

港手製表帶從細節出發